紫蘇油為現代飲食注入了一股健康的清流,因其富含Omega-3脂肪酸和維生素E等多種抗氧化成分,成為追求健康生活者的最佳選擇。這一篇文章我將介紹5種將紫蘇油融入日常飲食的方法。不論您是想為日常菜餚增添風味,還是希望吃的更健康,這篇指南將幫助您輕鬆上手,讓健康不再遙不可及,而是實在可行的理想生活選擇。
將紫蘇油添加到日常飲食中的5種創意方法
紫蘇油富含Omega-3脂肪酸、抗氧化成分及多種營養素,透過簡單而多元的應用方式,如沙拉、早餐、果昔、烘焙與日常料理等,能輕鬆將這種健康食材納入日常生活,為飲食增添豐富營養與美味活力。
紫蘇油日常飲食融入法:
沙拉調味
- 搭配新鮮蔬菜(生菜、胡蘿蔔、小番茄)與果仁。
- 加入蘋果或梨等水果增添甜味。
- 配合醋或檸檬汁,提升口感層次。
早餐燕麥或優格
- 在燕麥或優格中滴入少量紫蘇油。
- 搭配蜂蜜、杏仁,以及藍莓、草莓等水果,豐富早餐營養與風味。
果昔或奶昔製作
- 結合香蕉、菠菜、亞麻籽與紫蘇油製成香滑飲品。
- 提升口感並增強抗氧化能力,調節生理機能。
烘焙替代油脂
- 用於鬆餅、麵包或蛋糕中,取代黃油或其他植物油。
- 提升健康價值,同時保持原有風味。
日常料理
- 作為拌炒、烹調或製作醬料的底油。
- 加入湯品或熱粥中,提高營養攝取。
紫蘇油的烹飪技巧及應用範圍探索
· 低溫烹調紫蘇油的發煙點較低,因此適合用於低溫烹調方式,例如沙拉調味和低溫炒菜。避免高溫烹煮能有效保留其營養成分及天然香氣,使食物的健康價值得到最大化。
· 搭配涼拌菜品紫蘇油清新的香氣和溫潤的口感風味非常適合為各類涼拌菜添色增香。簡單地混合在蔬菜沙拉或豆腐沙拉中,不僅能提升整體風味,更能提供健康的脂肪來源。
· 增強湯品口感加入幾滴紫蘇油到熱湯中或冷湯表面,可帶來微妙的香氣和口感。這特別適合營養飲食計劃中需要增加omega-3脂肪酸的人群。
· 製作健康的抹醬製作時只需混合紫蘇油、堅果、香草或大蒜,即可創造出一款美味且營養的抹醬。這樣的抹醬既可以塗抹麵包,也能作為新鮮蔬菜的沾醬食用。
· 烘培食品中作為替代油脂在一些烘培食譜中用紫蘇油替代部分或全部的其他油脂,不僅能增加食品的健康益處,還可以增添獨特的風味,使烘焙的甜點更加豐富和誘人。
紫蘇油搭配常見食材的全方位料理方式
紫蘇油的風味特點偏向清新和溫和,這讓它非常適合用於提升各種清淡菜餚的風味,特別是那些需要一絲柔和堅果香的料理。食材與紫蘇油的合理搭配能夠增強菜色的營養價值,並提供額外的健康益處。例如,一些蔬菜沙拉可以淋上適量的紫蘇油,這不僅增添了微妙的堅果香,還能幫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 以下表格提供了5種適宜搭配紫蘇油的食材與菜色建議,幫助您更靈活地應用這種健康油品。
食材 |
搭配紫蘇油的效果 |
推薦菜色 |
綠葉蔬菜 |
提升口感並促進維生素A、E的吸收 |
紫蘇油綠色沙拉 |
海鮮 |
增加Omega-3攝取量,幫助健康維持 |
紫蘇油醬烤三文魚 |
堅果 |
加強抗氧化能力,提供全面的健康效益 |
紫蘇油蜜糖堅果碗 |
大豆製品 |
提供植物性蛋白質與健康脂肪的平衡 |
紫蘇油拌豆腐 |
全穀物 |
提升膳食纖維攝取,促進腸道健康 |
紫蘇油燕麥粥 |
在搭配綠葉蔬菜時,紫蘇油的清爽風味能夠很好地平衡蔬菜的青澀之味。淋在即食的綠色沙拉上,紫蘇油與檸檬汁、胡椒粉一起攪拌均勻,是一道集健康與美味於一身的佳餚,亦能增添色香味。 海鮮與紫蘇油的組合則是雙重Omega-3的享受。無論是烤、烚或清蒸,幾滴紫蘇油總能帶來畫龍點睛的效果,讓三文魚等魚類的天然鮮味更加鮮明,為您的餐桌帶來來自海洋的視覺與味覺盛宴。 加入堅果的料理中,紫蘇油所含的抗氧化成分能進一步提升效果。堅果的酥香與紫蘇油的和諧香調使其在早餐或點心時間成為大受歡迎的選擇。
不妨在杏仁、核桃等搭配蜂蜜和紫蘇油,一起烘烤,創造出營養豐富的甜點。 豆腐類的大豆製品與紫蘇油搭配,不僅增添了細膩的口感,還提高了大豆的植物蛋白質利用率。在熱拌豆腐中,添加少許紫蘇油、醬油和芝麻,營養與美味達成絕佳的融合,讓一道簡單料理也能成為健康菜單中的不二佳品。 最後,對於全穀物如燕麥這類膳食,紫蘇油的使用不僅不會破壞其本身的健康效益,反而會為日常的碳水化合物攝取提供更健康的選擇。
在燕麥粥中滴上紫蘇油,並配上各種水果或堅果,可以讓早餐穀類餐更為豐富。 總結來看,紫蘇油作為一種功能多樣且健康的油品,無論是在冷盤還是熱菜中都能發揮出色的搭配功效。透過表格所列出的各類食材與菜色建議,您不需拘泥於傳統做法,隨心所欲地創造出充滿健康與美味的料理。從營養的角度出發,了解並掌握這些搭配原理,將有助於在日常生活中達到更美好的健康成果。
榖榖「冷壓初榨紫蘇籽油」是最佳的選擇
冷壓初榨,營養完整保留
在挑選適合的紫蘇油時,我一直在尋找兼具健康與美味的選擇,試過許多品牌後,榖榖的冷壓初榨紫蘇籽油會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它不僅富含的Omega-3成分極高,更採用低溫烘焙冷壓初榨技術,讓營養與風味都能完整保留。與一般高溫萃取的油品不同,這種製程能有效避免營養流失與氧化,也不含多餘的添加物或溶劑殘留,讓我跟家人可以吃得更安心。
榖榖的3個品質堅持,讓我更放心
我有在榖榖的介紹網頁去了解它的每一個細節,並沒有單單看網路其他人的分享,而是要從原料到製程的嚴格把關:
- 嚴選原料小量鮮榨:嚴選適合口感風味的紫蘇籽榨油,因為是小量榨油,油的品質都很新鮮。
- 低溫冷壓工法:採用物理重力壓榨,不因高溫而破壞Omega-3等珍貴營養。
- 通過SGS檢驗:榖榖紫蘇籽油不僅獲得ITI國際風味評鑑二星獎,更經過SGS多項安全檢測,品質達到國際標準。
ITI二星殊榮,健康與美味兼具
當我得知榖榖紫蘇籽油在2025年國際風味評鑑(ITI)中榮獲二星獎時,真的覺得自己的選擇沒有錯!這項殊榮代表著它不僅健康,還擁有讓專業主廚和品酒師驚艷的風味,能夠在日常料理中增添美味層次。
素食界的深海魚油,輕鬆補充Omega-3
我一直很在意Omega-3的攝取,但傳統的魚油並不適合所有人,尤其我家人中有2位素食者。而榖榖紫蘇籽油的Omega-3含量超過60%,堪稱「素食界的深海魚油」,讓家人即使不吃魚,也能獲得足夠的營養支持。
詳細產品說明連結: https://goods.watchinese.com/content/169-goodgood-perilla-seed-oil
結論:紫蘇油如何在健康飲食中發揮最大價值
紫蘇油是一種被許多人選擇納入日常飲食中的健康油脂,其豐富的營養成分使其在提升生活質量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紫蘇油是一個理想的選擇。 在日常飲食中添加紫蘇油,這種健康的油可以成為熱愛烹飪者的秘密武器,通過增加沙拉、湯品或醬料的風味,以及用作冷盤調味品來保留其寶貴的營養成分。而且紫蘇油相對穩定,易於儲存,並且與多種食材搭配和諧,它能夠為各類餐點帶來健康的提升。
常見問題解答:紫蘇油的4個食用小疑惑
紫蘇油可以直接食用嗎?
紫蘇油可以直接食用,並常用於健康食品或烹飪中。由於其富含Omega-3脂肪酸,有助於維持健康和促進新陳代謝。然而,建議每次食用的量應適中,並根據個人需求及醫學建議進行調整,以獲取最佳健康效益。
紫蘇油適合所有人使用嗎?
雖然紫蘇油對大多數人安全,尤其是對那些需要增加Omega-3脂肪酸攝入的人群,但對某些人群如孕婦、哺乳期婦女或特殊疾病患者,建議在使用前諮詢醫生。此外,若有過敏體質,初次食用時應謹慎,以避免過敏反應。
如何儲存紫蘇油以保持其效用?
為保護紫蘇油的品質及營養,應避光避熱,存放於陰涼乾燥處。開封後最好密封儲存在冰箱中,防止氧化。每次使用後務必蓋好瓶蓋,以延長保存期限並保持油品的新鮮度和有效性。
紫蘇油有哪些健康益處?
紫蘇油富含Omega-3、維生素E等,具抗氧化作用。增進皮膚與血球的健康,並且有助於減少自由基的產生。其健康效益需結合均衡飲食及健康生活方式方能達到最佳效果。
十月的細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光陰在一指薄涼中浸染著那淡淡的桂花香。雨很細,風很輕,淡淡的歲月,淡淡的惆悵纏繞的在眉間心上,嘆婉人生的遺憾和生命中的不完美。 或許,只有在驀然回首時才會發現一切早已物是人非。我們徘徊在過去的門外,在每一季變換的風景里萬分感慨。除了心生凄涼之外,更懂得了冷暖悲歡聚散離合。 這深秋的季節在微微細雨里顯得有些清清冷冷,走了神的專注里,不經意間那突兀的涼,才讓人莫名的悲傷。 無論陽光明媚,還是此刻的雨霧煙波,每一刻,都將成為永恒的曾經,都是永遠回不去的過去。輾轉這一生,心中的風景都隨心念流轉,不變的唯有我的初心。 內心的凄涼,溫暖不了雨中落敗的荷塘。紛擾俗世,沒有平靜的步調走出從容的姿態。那些沒人陪伴的輕淺時光,在歲月的滄桑里淡淡的像流云散去。留在筆下的只是惆悵和不死的夢想。 只有經歷苦難,才明白人生的不易。舊時光,讓我們成長,卻也讓我們改變了模樣。一些難忘的的東西,在記憶的深處會保存下來,溫暖人生的薄涼。終于明白,心念的最深處是一座孤城,住著自己的心魂。 落寞里有一扇門,看世間錯落有致的風景,心便溫暖起來。花在風雨中調零,零落成秋天的唯美,低眉間的黯然神傷變成記憶中的永恒。 有人說,人生百年,一定有意外的曲折,難料的境遇;有山水可寄情,有未知可期待,腳步一直努力向前,許多年后,再回頭看,不為曾經的執著后悔,便是一段有意義的人生! 我傷感,在驀然回首的心痛里悔恨。才發現自己丟了年華歲月,才明白詩與遠方固然可貴,然,唯有己心最不可辜負! 人生這一路,歲月落滿霜雪,微笑中藏著淚光,依然懷著初心,走入風雨中不棄信念,堅持著,努力著。 我一直相信:你所做的一切,都遵從自己的內心, 才是不辜負生命。 人生的舞臺,流著淚看別人的故事,最終,也能完滿復述自己。百萬驚喜,不敵一個人的不離不棄。 人生,也許不一定繁花似錦,不一定波瀾壯闊,但會是春風十里不如你的溫暖和坦蕩。 還好,這一路有夢。縱使光陰黯然,我也能看到靈魂深處的光芒,恰如花開的模樣,恰如一棵大樹的身姿。 還好,人生如歌。縱使歲月如梭,我也能在人生四季的路上攜一米陽光,恰如春花之絢爛,恰如秋葉之靜美。 >>>更多美文:原創文章
當你饑寒交迫時,你還能堅持讀書嗎?當你艷羨別人的錦衣玉食時,你還能堅持自己那似遙不可及的夢想嗎?一般人會說不能,但我認為,你應堅持自己的夢想,因為機遇屬于每個人。 陳勝說過:“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難道成功人士獲得上天的眷顧更多嗎?難道真的存在所謂的“氣運之子”嗎?不,沒有。機會是平等的,只是別人抓住了,他就成功了;而有些人失去了,他就失敗了。香港首富李嘉誠難道是一步登天?并不是。從年幼時的貧窮,到青年時對高薪的不為所動,他抓住了屬于自己的機遇,最終大獲成功。明朝黑衣宰相,幫助朱槺奪得天下的和尚,他出身高貴嗎?可為何他能成功?因為機遇是平等的,他把握住了稍縱即逝的機遇。 有些人覺得,顏值高的人,應比普通人擁有更多機遇吧!其實不然,華盛頓郵報上刊登過一項測試,普通人與他們之間的生活差異并無不同,也就是說:“顏值”并不能給人帶來增值。而在中國演藝圈中的俊男美女更是不少,而黃渤呢?開玩笑說,他和楊洋是無法比較的。但他去年主演的電影卻收獲了億萬票房!上天是公平的,他將一塊大蛋糕平均分成無數份向每個人拋去,或許你的那塊上有巧克力裝飾,但最終需要你有能力接住才行。 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數矣,君子有常體矣。”世間萬物都有自己的規律,都是平等的。有句俗語說得好“上帝在為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會為你打開一扇窗”。楚漢之爭,上天賜予項羽善戰的本領,因此他能稱王天下。但出身卑微的劉邦抓住了廣納賢才的機遇,最終統一了天下,開創了漢朝盛世。一粒種子,落在了巖縫中,同伴們嘲笑它,認為它命不長矣。可它偏不,它每天努力扎根。終于有一天,它驚訝地發現,石頭下的這片土地是最肥沃的。數年后,當小伙伴們還是樹苗時,它已長成了參天大樹。當你失落時,請堅持下去,因為機遇屬于每個人。 憶古昔朱元璋“我本淮古布衣”,再看今朝白手起家的巨頭們。從沒有人生而高貴,也沒有人永遠純粹。因為機遇屬于每個人,抓住機遇,也就擁有了改變自己人生道路的鑰匙。縱有千軍萬馬阻擋,我為橫刀馭馬而立,心懷堅忍不拔之力,緊握屬于自己的機遇。 >>>更多美文:原創散文
2015年11月初,終于實現了武夷山的尋夢之旅。 人人都說,武夷山碧水丹山,九曲瀠繞,如詩如畫,有天然的詩韻之美。其實,說起本人與它的情緣,同樣可以用一個關鍵詞——“盤桓”來概括,那種曲曲折折,飽含著“回環旋繞”的詩意。 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幾次與它擦肩而過,失之交臂。越是仰慕它的美麗,就越是見不到它的真容。70年代一次搞材料外調,由金華、衢州去了上饒;90年代初一次開著車子經麗水、建甌、南平去廣州貿易洽談會,兩次“直指武夷山下”,近在咫尺,卻因使命在身,一次次錯過了。 沒有想到,之前,爬山涉水,日夜兼程,則欲速而不達。而這一次,坐上了舒適的高鐵,從廈門出發,僅僅兩個多小時,就來到了心儀已久的東南勝境——武夷山。 一 尋夢之前,這種尋找和等候,最是做功課的好時候。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西北部,縱貫閩贛邊界。海拔1500米,主峰黃崗山海拔2158米。有紅巖挺秀,碧水涵幽,“奇秀甲東南”的美譽。更兼黃山之奇,桂林之秀,西湖之美,泰山之雄。古詩為證:“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三三秀水”即九曲溪,發源于三保山,入武夷,折為九曲,盤繞于群山之中,長約10公里,且曲曲澄碧清澈。而所謂“六六奇峰”,是指環繞九曲溪畔的大王峰、玉女峰、接筍峰和天游峰等三十六峰。 除了碧水丹山,武夷山還是道教的圣地,曾將其列為三十六小洞天的第十六洞天,號“真升化玄洞天”。傳說掌管這片土地的山神為武夷君,故武夷山之名。由此而來。天下的各路神仙,修煉到功成德就,上天入仙班之前,都要聚會于此。經過一番考核,脫胎換骨,才可以去天庭,進入仙班。 剛剛走近武夷山,想到了一個人——北宋的宰相李綱,他乃抗金名臣,民族英雄,一度起用為相,力圖革新內政,但不長時間就被投降派排擠下野、一貶再貶。當年李綱游此填詞,留下一首《江城子·游武夷》曰:“武夷山里一溪橫,晚風清,斷霞明。行至曦真館下月華生,仙跡靈蹤知幾許?云縹緲,石崢嶸。羽人同載小舟輕,玉壺傾,薦芳馨。酣飲高歌,時作步虛聲。一夢游仙非偶爾,回棹遠,翠煙凝。”可以想象,那一刻詩人的升沉起落、榮辱憂患,已完全被眼前的美景所融化,將亮烈、寬闊和堅韌藏于詩篇的字句之中,其品格如云一般高潔,水一樣剔透。 默誦著李綱這首《江城子·游武夷》,行走在山奇水美之間,仿佛身心經過了一番洗禮,同樣產生了美感,也飄飄欲仙了。 二 這次出行,純屬臨時起意。到了廈門,在高鐵北站的旅行服務中心預約,拼編成了七人一組,其中北京三人,臺灣桃園二人,加我和老伴,輕裝簡行,次日出發,省去了許多環節。 兩小時多一點,抵達武夷山北站,“地游”接站直奔景區,先登天游峰。除了北京的兩位小姊妹,其他人都已過了花甲之年。就我們這個年齡段,登峰有點艱難。可就是沖著“不攀登天游峰,不能算到過武夷山”的那句話,無人甘于落后,都毅然決然上去了。 天游峰,山高408.8米,東接仙游巖,西連仙掌峰,壁立萬仞。天游峰有上、下之分。上天游的一覽亭,踞萬仞之巔,瀕臨懸崖,憑欄遠望,武夷的山山水水可以盡收眼底。然而,想要登上這個制高點,必須攀爬888個臺階。從山腳下朝上看去,一節節臺階鏈成的一條上山之路,直上直下,猶如從云霧山頂中拋下來的一根繩梯,晃晃悠悠,飄忽不定。登峰的一路上,大家互相攙扶著,臺灣桃園的曾先生戲稱我們“七仙登天”,又說這是兩岸同胞攜手“親情游”。人人大汗淋漓,一邊大口喘氣,一邊談笑風生。抵達“一覽亭”,“一覽眾山小”,頓時覺得心胸開闊。再憑欄四望,云海茫茫,群峰懸浮;山下九曲蜿蜒,竹筏輕蕩,儼然一幅巨大的山水畫卷,在自己的腳下緩緩展開。 其實,人生不也是這樣?弓身低頭,關注腳下的每一節臺階,喘氣休息的片刻,輕松地欣賞一下四周風景。一次次眺望,對心路歷程做一次輕描淡寫的盤點,就是這么丈量著,不斷地前行! 站在“一覽亭”,看著山下,談起了大詩人袁枚,覺得我們比他更多出了一種情趣。200年前,他游武夷山,未能登上天游峰,于舟上回望天游:“一樓高立萬峰巔,遠望迢迢在半天。昨日幸儂樓上住,不然還道住神仙。”而我們,身在峰頂,讀他的詩文,遐想他眺望山上的曠遠之境,又平添了一種“層云蕩胸”的浩然之氣。 去下天游,山道崎嶇,況味迥然。途中的天游觀,殿宇式的樓閣內設有茶室,坐擁“遨游霄漢”,細品一杯醇香的“大紅袍”,等補充了水分,慢慢下山,飛泉響落,古木濃蔭,陶然忘歸。 來到山腳下,于“壁立萬仞”處,老曾他打開相機,說:“兩岸同根,相見不易,做個紀念吧!”他拉著七人,偏要照個相,這才讓大家上車離開。 三 次日上午,安排九曲竹筏漂流。 導游稱之為“放歌九曲。”“放歌九曲”——高度的概括,豐沛的詩意,聽起來就讓人振奮,特有誘惑力。 2001年我和老伴曾去過巴山蜀水。游小三峽,坐在船上,逆流而上,激流險灘極具挑戰性,纖板卻磨破了纖夫肩上的皮肉,近乎蠕蠕而動。而這次九曲漂流與之不同,坐上了竹筏,順流而下。所謂的“船夫”憑借手中那根細長的竹篙,輕輕松松點觸溪邊或水里邊的那些巖石,便可“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了,一邊掌握著竹筏前進的方向,一邊指畫著沿途的風景,做起與游客交流互動的文章。省去了登山之勞,還有涉水之樂,簡直妙不可言。 郭沫若先生說:“棹歌首唱自朱熹。” 宋·朱熹的《九曲棹歌》曰:“武夷山上有仙靈,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識個中奇絕處,棹歌閑聽兩三聲。”有《棹歌》的引導,自有一番動人心處的體驗。漂流一曲,在晴川的武夷宮前下水,旁邊就是大王峰,拔地而起,雄峙溪北,暢曠豁達。二曲玉女峰亭亭玉立,峰頂草木蔥蘢。宋·詞人辛棄疾詩曰:“玉婦峰前一棹歌,煙鬟霧髻動清波。游人去后楓林夜,月滿空山可奈何。”望文生義,兩岸美景延續倍覺韻味無窮。三曲雷磕灘,溪水左折如鉤,藏峰洞穴一艘艘“仙舟”懸于峰腰,明人顧大典妙解音律,一首《幔亭峰》詞:“仿佛幡幢曳夕曛,峰頭曾宴武夷君。虹橋已斷云茵冷,鳳管鸞笙杳不聞。”是那么的微妙,又是那么的含蓄。四曲過古錐灘,山秀水媚,大藏峰與仙釣臺隔水相望,“樂在松間聽翠鳥,啼聲句句好詩篇。”沉浸其中,也樂在其中。五曲平林渡,深幽奇險。朱熹曾在峰下的紫陽書院講學十年,“筏行五曲綠波間,兩岸丹山鎖岫煙。精舍依然松竹老,隱屏峰下憶前賢。”由此而成了武夷山景區之精華。六曲從伏虎巖邊擦肩而過,迎面而來的仙掌峰,峰頂就是天游峰,而且蒼屏峰北麓,深藏著小桃園,猜想此處應該會有五柳先生“采菊東籬下”的一番閑趣吧!七曲峰高灘險,溪北老君巖,氣勢雄偉;南岸獺空灘,灘陡流急,激浪飛濺,人云:“七曲灘頭尋妙句,鷺飛沙渚戲吟翁。”八曲山勢漸開,視野豁然開朗,過了芙蓉灘,水流潺緩,鼓子峰像凌空綻放的兩朵蓮花。九曲曲徑幽通,來到村石橋,“名山閱盡到乎川,齊云亭下星村渡,雞犬桑麻又一天。”親山近水,云淡風清,立于天地之間,心境已經超越了山水。 四 接下來的行程,去一線天。 從伏羲洞進入,巖內深處,仰望巖頂裂開一罅,如利斧劈開,相距一尺,長約百米,漏進的天光一線,宛如跨空碧虹。明人徐渭有詩為證:“雙峽凌虛一線通,高巔樹果拂云紅。青天萬里知何限,也伴藤蘿鎖峽中。” 一線天的由來,民間傳說頗多。有說桃花女用繡花針劃開;有說是伏羲大神用玉斧所劈。但據科學分析,認為武夷山的紅色巖層,由砂巖、礫巖和頁巖相間成層,巖性松脆。在地殼抬升的中,受壓力的影響,產生斷裂,形成裂隙。在流水長年累月的溶解和侵蝕下,逐漸擴大、延長。洞中,我等手腳并用,方可側身而過。時而,冷不丁地有一兩白蝙蝠飛過,嚇得游人一聲聲尖叫。間或又有涼風從石罅中習習吹來,冷颼颼地,禁不住想打個寒顫。原來洞口石壁上,明明寫著“風洞”二字,系宋人徐自強所書,十分醒目。 洞內洞外,兩個世界。記得蘇東坡在《前赤壁賦》中寫道:“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目遇之而為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一次武夷山之旅,滋養身心,讓我讀懂了所謂“有限的形體,可以承載無限的心性。”從而,在自己的內心,找到了這樣一種有限中的無限。 >>>更多美文:寫景散文
WE418VEF5W25QV